反應釜產業所以的“白菜價”實際是無源之水
大家都經常談論反應釜等傳統制造業,也都支持制造業應該比房地產重要,然而在我看來,更多人實際是葉公好龍,并不清楚這意味著需要付出什么,實際上,如果不是跟隨美國的研發得到的“低廉”成本,制造業是不可能“低廉”的,反應釜制造業所以的“白菜價”實際是無源之水,缺乏足夠前進的動力。制造業實際分為兩部分,研發和制造,單純的制造成本,實際國外企業比中國并不高。因為他們的工廠同樣可以開設在中國,土地、稅收可能比許多中國企業還要有有優勢,甚至他們可以把工廠設在越南、菲律賓、印度,人工成本可以比中國更低,更不要說,精益管理上,中國企業因為管理落后帶來的效率低、高庫存、回款期長等總總增加成本的問題了。反應釜產業真正吃掉成本的大頭是“研發”,不僅僅是針對產品的研發,還有針對過程的研發,以及針對研發的研發,研發又分兩種,一種是跟隨——不一定是山寨,但至少知道正確的道路和方向,一種是自己探路,沒人知道正確的道路和方向,真正吃掉成本的又是后者。反應釜制造業的問題是企業能不能承受由研發導致的幾年到十幾年的虧損,大企業研發出錯很可能一年就把之前好幾年的利潤都虧進去,超級企業賣大樓可不是個例,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太弱,反應釜制造業也沒有給探路式的研發留足夠的利潤空間,實際中國絕大多數制造企業,能給企業留下跟隨式的研發的利潤的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