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釜制造業務必由易至難優化調整
作者:m.fastdelivery8cialis.com 添加時間:2018-7-31 14:31:08 瀏覽:
改革開放初期,反應釜制造業發揮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資源的成本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制造業轉移,從最初的低端加工制造起步,靠低價取勝,改革開放20年后,反應釜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開始追求品牌和質量,向著對技術和資金要求更高的領域邁進,但是,我們也清晰地看到,反應釜制造業發展仍有一些長期性、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40年的發展過程中,“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固然推動了技術水平提升,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應釜制造業的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仍然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研發支出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時,反應釜制造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不斷凸顯,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并存,不能適應消費升級需要;要素成本價格不斷上漲,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日益加大。